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中,有一位中国将领让美军将领李奇微在回忆录中直言 “可怕”,他就是 39 军军长吴信泉。这位操着浓重湖南口音的将军,用一场场精妙的战役诠释了中国军人的智慧与勇气,在朝鲜战场上书写了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。
临危受命,敢打 “纸老虎”
1950 年,朝鲜战争爆发,美军仁川登陆后局势急转直下。当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入朝作战时,39 军军长吴信泉在干部会议上的发言掷地有声:“怕个熊!美国鬼子又不是三头六臂,我们就是要把这纸老虎打得人仰马翻!” 这番话不仅点燃了全军将士的斗志,更彰显了他面对强敌时的无畏底气。
10 月 19 日夜,吴信泉率领 39 军跨越鸭绿江,踏上朝鲜战场。彼时的美军正依仗装备优势北进,对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充满轻视。吴信泉敏锐地捕捉到战机,当得知美军第二十四师出现在宁边、博川地区时,他当即决定 “瓮中捉鳖”,在云山西北地区布下天罗地网。
云山告捷,打破美军神话
就在战斗部署就绪时,侦察兵传来消息:云山城内的敌军已换成美军第一骑兵师。这支部队号称 “先驱师”“常胜师”,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从未吃过败仗,是美军的王牌劲旅。面对这一变化,吴信泉笑着说:“原本打算先吃肉,没想到先啃到骨头了!” 即便如此,他丝毫没有动摇作战决心。
展开剩余69%1950 年 11 月 1 日,云山战役打响。吴信泉指挥部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四面包围敌人,志愿军将士们顶着美军的炮火奋勇冲锋。经过三天激战,39 军重创美军第一骑兵师,歼灭 2000 多名美军,彻底打破了 “美军王牌军不可战胜” 的神话。战后,彭德怀司令员盛赞:“这个从未尝过败仗的军队,这次败在我们 39 军手下!”
诱敌深入,战术精妙显神通
云山战役后,吴信泉奉命率部北撤。他向全军将士解释:“后撤是为了引诱敌人深入,诱敌深入,是我们的拿手好戏!” 这一决策充分展现了他作为指挥员的战略眼光 —— 不恋战、不冒进,始终以全局为重。
在北撤过程中,吴信泉一边指挥部队做好阵地准备,一边命令一线战士与美军展开接触作战,巧妙延缓敌军进攻速度。11 月 25 日,当美军进入预设包围圈时,他果断下令发起总攻。经过一夜激战,美军损失惨重,其中美军第二十四团黑人三连整连投降,这一事件直接促使美军取消了黑人战斗单位建制。
兵锋直指汉城,创造战场奇迹
随着美军的节节败退,吴信泉率领 39 军乘胜追击。在 1951 年的 “新年攻势” 中,部队突破敌军防线,一路向南推进,直逼汉城。1 月 4 日,39 军攻入汉城,占领南韩 “总统府”,在朝鲜战场上再创辉煌。
而最令人称道的是第三次战役后的撤退阶段。当时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指挥美军,依仗机械化部队发起猛烈追击。吴信泉临危受命阻击美军陆战队第一师 3 团,他没有选择正面硬拼,而是运用一系列灵活战术:组织小股部队袭扰敌军、破坏道路桥梁、布设假阵地迷惑敌人…… 在没有打响一枪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,成功拖住美军七天七夜,为志愿军主力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。这一战让李奇微大为震惊,在回忆录中不禁感叹:“吴信泉,真是一个可怕的人。”
常胜背后,是家国情怀
1955 年,吴信泉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。这位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,在生活中却始终保持着朴实作风。他教导子女要 “勤俭节约,奉献社会”,将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融入家风。长子吴皖湘回忆:“父亲常说自己是革命的幸存者,要珍惜每一次为国家奉献的机会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史料中关于 “38 军成为常胜之师” 的表述实为笔误,吴信泉始终指挥的是 39 军。这支部队在他的带领下,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名副其实的 “常胜之师”。从云山战役到解放汉城,从诱敌深入到巧妙阻击,吴信泉用一场场胜利证明了中国军人的智慧与勇气。
在李奇微眼中,吴信泉是 “可怕的对手”;而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,他是 “最可爱的人”。正是有这样一批敢于亮剑、善于亮剑的将领,有无数舍生忘死的战士,才换来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,为新中国赢得了长久的和平发展环境。吴信泉将军的传奇,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。
发布于:河北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