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稿/左瑞 7月8日首届“让女足回家”全国女足精英交流赛开战,同日举行的“新铿锵玫瑰精神”2025青少年女足发展研讨会上,67岁的王海鸣作为主题演讲嘉宾之一,就自己远未停止的足球事业,以及在遵化的校园青训新实践,毫无保留地做了分享。
这位前中国女足主教练退而不休,目前是河北省唐山市遵化阳光教育集团副校长、遵化阳光精英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兼青训总监、雄安新区足协主席。“很高兴参加让女足回家系列活动,借这次机会,我也回家了,也特别高兴可以借《足球》报的平台,在中国女足的发祥地西安铁一中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。”
他说,退休后他的第一个想法,就是把自己职业生涯积累的“太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”传授给年轻教练和下一代足球人,让他们“尽快进步、少走弯路”。
执教过女足和男足、国家队和地方队、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的他,退休后想去一个最能发挥作用、最需要自己的地方——“那就只能是投身校园、服务青少年足球”。既然如此,最理想的人生下半场,莫过于依托这样一所学校,“既能给学生提供最好的足球训练,又能给足球人提供最好的文化教育。”
通常来说,越是教学质量高的学校,开展足球的余地就越小,但总有一些学校会打破常规脱颖而出——遵化阳光教育集团就是其中之一。他说,下决心到基层就是想论证自己由来已久的想法,“为国家培养有文化、有素养、讲文明的新一代足球后备人才。”
在他看来,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令人失望的原因,可能众说纷纭,见仁见智,但有一些现实甚至是积习不容忽视:中国职业联赛的红黄牌偏多;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自律性差;心理素质存在很大问题,比赛发挥不出正常水平;理解能力、执行力不足;甚至会在国家荣誉和个人利益冲突时,选择后者……“我认为这些问题与文化素养差、文化水平低有关。所以我们把育人放在第一位,其次是足球。如果全国有上千所这样的学校,那么我们完全有条件为国字号和职业队培养一些人才。”
“和日本足球相比,我们没有形成从高中输出球员的机制;从我执教中国大学生队获得大运会铜牌的经历来看,虽然接手球队的时间短,但学生球员进步得快、理解力强、执行力高。”他说,把育人放在第一位,首先着手解决的是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养问题。其次是用更长的时间,也许六七年以后,开始从高中部向职业队和国字号球队输送后备人才。这样的话,孩子踢上职业,并没有缺失文化素养;踢不上职业走向社会,也会因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足球技能而更受欢迎。
经过两年来的探索,遵化益众中学共有5名足球队员高中毕业进入职业队,其中女足输送了3人,男足输送了2人。今年的高中毕业季,共有37名队员面临升学问题,结果有23人以足球特长生身份被大学录取,其中包括4名211大学新生。“这就是我在遵化的另一个想法——通过踢足球改变孩子的人生。”
借助阳光教育集团“幼儿园—小学—初中—高中”的民办教育体系,遵化阳光精英俱乐部的梯队建设目前已经下沉到小学部。王海鸣要求,全校各年龄段球队一律要每天做好三件事:培养文明礼貌、注重时间观念、注意环境卫生。经过教练组的引导督促,球队面貌一新,让家长们赞叹不已。“行为规范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,也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、在技战术之外改变足球人面貌的一种努力。”他说。
据介绍,这家校园足球俱乐部现在拥有16名专业教练员、过百万元的年度比赛预算,甚至还有自己新建的主场——千人观众席、主客队更衣室、裁判员休息室、运动员宿舍、教练员办公室、俱乐部办公室……一应俱全的软硬件配置,已经接近职业队的标准。
研讨会上,曾先后执教北京女足、国青女足、中国女足的王海鸣仍然关心女足运动的发展,也就此发表了自己的建议:首先,女足还不能全面走向市场,这项运动的生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,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制订出相关的规划;其次,他始终认为,高对抗、快节奏是高水平球队的衡量标准,力量、技巧、体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保障……通过多年的亲历和总结,他认为女足制胜的规律在于“快”和“抢”,看似简单的两字,其中有丰厚的内涵。不仅是速度快、出脚快、转身快,还包括球员个体的反应快、决策快,而这种“快”的要求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训阶段下的功夫。
结束发言时,王海鸣说,遵化益众中学的女孩们平时都把读书放在第一位,这次能到古都西安“行万里路”,到西安铁一中“学习参观”,他也为球队感到特别高兴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